干部会议怎么开?是高效推进工作,还是流于形式?70多年前,毛主席一项关于“开好干部会议”的指示,精准点中了“会海”沉疴,值得我们再次学习。
警惕“经验主义”:会前无准备,开会一场空。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会议?
领导不作精心准备,报告冗长空泛,听得人直打瞌睡;
问题模糊不清,讨论东拉西扯,时间白白浪费;
议而不决,散会时依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执行。
这就是当年重点批判的“经验主义”方法——事前无准备,会上乱议论,最终无结论。文件明确指出,此类会议不仅低效,更对工作“有害”,必须坚决克服。
高效开会“七步法”:让会议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开出高效务实的好会?文件给出了清晰路径:
1. 精准聚焦:围绕核心议题(如当年的土改、整党),讲透政策边界——什么能做,什么绝不能碰。
2. 吃透政策:所有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学习中央文件,深刻理解,严格执行。地方有特殊建议?可以提!但必须中央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3. 精心筹备(关键!):少数人先议:主要领导牵头,小范围先行研讨。深挖问题:精准分析核心矛盾。写好纲要: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炼,拒接“懒婆娘裹脚布”!
4. 高效开会:向大会作精炼报告,组织针对性讨论。
5. 广纳群言:认真吸收合理意见,补充修改报告。
6. 形成定论:将修改后的文件作为最终指导方针。
7. 全面传达:文件通知全党,并争取在报纸公开,确保政策透明、贯彻到底。
开会人数时间有讲究。讨论政策的会:宜精不宜多(十几至几十人),时间宜短(一周左右),重在深度碰撞。
传达政策的会:人数可放宽,但时间不宜拖长,确保信息准确直达。
整党类会议:中高级干部参与,人数、时间可适当增加,重在思想淬炼。
这份几十年前的“开会指南”,核心智慧穿越时空:
“谋定而后动”:杜绝拍脑袋开会,深度准备是高效基石。
“聚焦不散光”:议题精准、讨论聚焦,力戒空谈。
“规矩成方圆”:政策学习执行不打折扣。严肃性保障战斗力。
“开门定良策”:充分讨论、吸收意见,让决策更科学扎实。
开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才是根本。这份来自峥嵘岁月的“开会宝典”,以其对形式主义的清醒认知、对科学流程的务实设计,至今仍为各级组织提升会议实效、克服“会海”顽疾提供着深刻启示。
大道至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精心准备、聚焦问题、严守纪律、发扬民主、务求实效,永远是开好一场会议、做好一项工作的不二法门。念好这本“开会经”,让每一次会议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革命。
是为读《毛选》第四卷《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一文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