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他们可能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一对父子

2021-06-20 18:07:58  来源: 栩然说   作者:赵清 栩然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天是父亲节,在此纪念一对既普通又不普通的父子。

  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就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与全天下千千万万个父子没什么两样。

  说他们不普通,是因为父子二人舍小家、为大家,都将一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1

  1922年10月24日,位于湖南长沙清水塘一家医院的一个产房里,时年21岁的杨开慧即将临盆。

  产房门外,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三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祈盼着嫂子能够“母子平安”。这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他们将第一次成为二叔、三叔、姑姑。

  只是,孩子的父亲毛泽东却不在身边。这一日,时年29岁的毛泽东带领了任树德等泥木工会代表,聚集了6000多名工人,同湖南省政务厅厅长吴景鸿进行说理斗争。

  “哇......”产房里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医院里的寂静,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出生了。

  知道了新生儿的性别后,成为了二叔的毛泽民立刻撒开腿向湖南省政府跑,他要赶紧找到大哥毛泽东,告诉大哥这个喜讯。

  大哥人生中第一次成为了父亲,大哥有儿子了!

  此刻,在湖南省政务厅内,工人代表已同吴景鸿谈判了3个小时,吴景鸿既不想答应毛泽东等人提出的“增加工资”、“营业自由”等要求,又碍于6000多名泥木工人的实力而不敢拒绝,只好采取了“拖延战术”,场面陷入了僵局之中......

  突然,毛泽民急促的跑步声和喘息声打破了宁静,所有人都朝着毛泽民往去,政府工作人员也拦下了毛泽民,不准他进去。屋外的毛泽民却不顾阻拦,不断的向屋内的毛泽东高声叫道:“大哥!大哥!”

  工人任树德认出了此人正是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连忙前来问什么事。毛泽民兴奋的说:“我嫂子生了,儿子!”

  任树德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屋内的毛泽东。毛泽东一听,立刻站了起来,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

  此时,政务厅厅长吴景鸿“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打破僵局的“机会”,立刻对毛泽东说:“毛代表,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要不你先把外面的工人给撤了,你先回去,咱们改日再谈?”

  毛泽东稍作犹豫,又坐了下来:“我啊,没什么急事,您不急我也不急,外面6000多个工人更不急,咱们就在这里陪着吴厅长,等多久都要得。”

  ......

  最终,吴景鸿迫于压力,不得不答应了毛泽东等人的要求:由泥、木两行具一呈文,说明要求增加工资、营业自由,经政府批准。毛泽东当场将工人代表与吴景鸿的谈话记录下来,写成呈文交省长赵恒惕。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此次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工友们欢呼了起来,大家互相拥抱,互相庆贺。

  此时,领导者毛泽东却根本顾不及与工友们庆祝,他立刻抽开身去,从人群中挤了出来,飞快的向清水塘的医院跑去。

  见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时,毛泽东泪流满面。他与妻子杨开慧商量,当晚就给儿子起了名字--

  毛岸英。

  毛岸英出生时,父亲毛泽东并不在身边。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这些泥木工人是如何看待毛泽东的,但我们也不难猜出,工人们对毛泽东发自内心的感恩:

  为了给这些弱势群体的人民争取权益,毛泽东竟能耐得住性子继续与强权阶层周旋,连儿子出生的时候都不在身边。

  这也就不难理解,未来为什么有那么多劳苦大众愿意跟着毛泽东闹革命,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会勇往直前,即使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原因很简单:毛泽东是真心对待他们,切切实实为他们谋福利、谋幸福。所以,他们也会真心跟随毛泽东,拥护毛泽东。

  但另一方面,毛泽东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劳苦大众谋福利、谋幸福,反而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

  毛岸英出生时出现的情景,正是这么一个缩影。

  打从出生开始就是如此,这好像就成了毛岸英一生的宿命。

  2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似的情况又重复了很多次。

  毛岸英成长时,父亲毛泽东并不在身边。

  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壮烈牺牲时,父亲毛泽东并不在身边。

  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在上海流浪时,父亲毛泽东并不在身边。

  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去苏联学习时,父亲毛泽东并不在身边。

  ......

  直到毛岸英24岁时才从苏联回国,他乘坐飞机到达陕北延安,见到了时年53岁的父亲毛泽东。此时已是1946年,他已经19年没有见到过父亲,母亲杨开慧也已经牺牲了16年。

  经过焦急的等待,毛泽东终于在延安机场见到了19年未见的儿子。父子俩一见面,毛泽东就惊呆了:眼前的这个小伙子,简直与爱妻杨开慧长得一模一样,母子俩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父亲毛泽东长期不在身边,但毛岸英丝毫没有怨言。自他很小的时候,无论是母亲杨开慧、外婆向振熙,还是舅舅杨开智,都告诉他:你的父亲毛泽东是个胸怀天下的人,你应该为有这么一个父亲而骄傲。

  母亲、外婆和舅舅还告诉毛岸英,他的外公名叫杨昌济,曾经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育家,也是父亲毛泽东的老师。外公非常喜欢这个学生,认为父亲是大才,前途不可限量。

  191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那时只有14岁的母亲正在房中看书,忽听见外公在外面屋子里连声叫好,只见外公手里拿着一本学生的笔记,坐在那儿,边看边赞不绝口。

  母亲轻轻走到外公身边,惊讶地问:“爸爸,这是谁写的呀?”外公将笔记本递给母亲,母亲接过笔记本一看,只见上面题着“讲堂录”3个大字,下面的署名是“毛泽东”。

  母亲坐在外公身旁,打开这本《讲堂录》,很快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对于文章的作者“毛泽东”,母亲的心中充斥着敬佩和好奇,心里暗暗希望能见到他。

  那是母亲第一次听到了父亲的名字,也正是在她14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父亲。不久后,二人双双坠入了爱河......

  1918年,在征得外公和外婆的同意后,母亲杨开慧和父亲毛泽东建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形影相随,或漫步古都街头,或相约于美丽公园,北平的街巷和古迹中记录下了他们初恋的剪影。

  1920年,父亲毛泽东与母亲杨开慧结婚了。

  当时,父亲告诉母亲自己没有什么钱,于是婚礼也会是相当的简陋,但是母亲并不在乎这一点,十分开心的和父亲讨论婚礼当天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结婚当天,母亲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披着红盖头,而父亲则带着一条红色的围巾。父亲很有劲头,租了一辆黄包车,一路小跑,将母亲从外婆家拉到了自己的住处。

  在父亲的住处,二叔毛泽民、三叔毛泽覃和姑姑毛泽建早就在门口等着,并改口将母亲称作“嫂子”。

  ......

  每当听到这些往事,毛岸英总是非常兴奋,他感恩老天让他生在了这样的家庭,有如此相爱的父母。

  从1946年开始,毛岸英和父亲毛泽东开始共同生活。他见证了父亲如何指挥伟大的解放战争,见证了父亲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也见证了父亲在重重压力下坚决拍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毛岸英主动请缨出征朝鲜,为祖国而战斗。

  去朝鲜前,毛岸英曾问过父亲:“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毛泽东说:“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个答复。”

  谁也没有想到,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毛岸英再也没能听到答复,从1946年到1950年,父子俩只共同生活了4年,就阴阳永隔了......

  3

  1950年11月28日晨五时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从北京向远在朝鲜的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高岗、贺晋年,宋时轮、陶勇等人发出了一份长长的电报,开头便是:

  “庆祝你们歼灭伪二军团主力的大胜利......”

  身处朝鲜的彭德怀等人收到电报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庆祝?大胜利?

  看来,毛泽东主席还不知道这个噩耗吧?就在3天前,11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3架美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几十个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的毛岸英、高瑞欣牺牲。

  当时现场一片大火,大家都知道有人没跑出来,但不知道具体是谁,更不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司令员彭德怀不顾警卫员的阻拦,拼命的向火海里跑,却终究没能及时灭火......

  后来火灭了,遇难者的遗体被拉了出来,彭德怀通过一个苏联手表的残壳,辨认出了毛岸英的遗体。

  彭德怀惊呆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岸英啊,你才28岁啊......你这一走,让我怎么跟你父亲交代啊???

  戎马一生的彭德怀,不知起草过多少电文,可汇报“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却是他起草的最艰难、最沉重的一封。仅仅百字的电文,他写了改、改了写,反反复复了很多次,竟整整写了2个小时,每写一个字他的心都在流血......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住处。

  此时周总理双手颤抖,他多次确认自己是不是在梦中。他的手上正拿着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发来的电报: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彭德怀不敢将噩耗直接告知毛泽东主席,他怕毛主席受不了,他需要与周总理等人商量,该怎样让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

  周总理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立即来到了朱德的住处,将电报交给朱老总看了,并询问朱老总:“下一步该怎么办?”

  结果,朱老总看完电报,连续问了多次“这情况属实吗”、“这情况属实吗”、“这情况属实吗”、“这情况属实吗”、“这情况属实吗”......

  然后,朱老总也瘫坐在沙发上,久久说不出话来......此刻,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同志也不知所措,只得在一旁不断抽泣......

  曾任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文化教员的董安澜老人是现场的亲历者,他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我透过烟雾已经看清楚了,这位伤员被一根带火的房木死死地压在下面。他的身上已经烧焦了,脸烧煳了,完全看不清楚模样。但大伙儿终于还是把他拖了出来。”

  “之后,全排开了个紧急会,团政治处主任钱正平讲话,他开门见山地说:‘向大家讲一件不幸的事。今天下午,敌机轰炸了司令部作战处,我们失去了两名战友......一位是作战处的高参谋;另一位是毛岸英参谋。毛参谋是咱们毛主席的儿子。’”

  “此话一出,座下一片哗然,大家只觉得不可置信!毛主席的儿子居然牺牲在这里?毛岸英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完全没有架子,我们知道他姓毛,但不知道他居然是领导人的儿子,他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的身份......

  “我们班12名战士,分抬着两具棺木走向山坡。我不时地回头看看。借着照明弹的亮光,我看见彭总正朝着战士们张望,向着远去的棺木凝望。披在他身上的大衣在寒风中晃动,不住地晃动……”

  如果知道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一定不会在3天后的电报里使用“庆祝”、“大胜利”之类的词语吧?

  毛岸英牺牲时,父亲毛泽东也不在身边!

  经过慎重考虑,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暂时不要告诉毛泽东。

  直到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周恩来才将电报与他附的一封信交与毛泽东秘书叶子龙,由他转交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勤政殿办公室办公,接到这封非同寻常的电报,他看了很久,一根又一根的抽烟,每抽完一根就点燃下一根,颤抖的双手不断划火柴,就这么一根接一根的划,很多火柴总是划不出火来......沉默良久之后,毛主席对一直站在一边的叶子龙说:

  “唉,战争嘛,总要有人伤亡,没有关系!”

  “牺牲的人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毛泽东的孩子也没什么特殊。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得知儿女惨遭不幸、内心天崩地裂的感觉,凡是做父母的人,哪个愿意承受?

  偏偏毛主席却承受了这一切!

  他深知,自己是毛岸英的父亲,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下“抗美援朝”战争正厮杀得难解难分,他不能倒下,他必须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誓死保卫主权”的决心:

  “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作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当身边人征询“是否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的意见时,毛泽东摆摆手,说: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这便是毛岸英与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生的写照。

  4

  就在毛岸英牺牲26年之后,1976年9月9日,他的父亲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举国悲恸。这个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事业的老人,此刻终于不用再奔波劳累。

  他穷极一生的时间,带领人民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主权。同时,他却未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包括儿子毛岸英在内的6位毛家亲人,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哪个父母,会忘记自己的孩子?

  26年的时间,难以想象毛泽东长期承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当无数个年轻人欢呼着向他致敬时,他也许正盯着某个年轻人发呆:这个小伙子,无论是身材还是长相,都太像岸英了......

  当人们向他欢呼着“毛主席万岁”时,也许他内心却在说:我不想要万岁,我只想要我的伢子岸英还健康的活着......

  难以想象,无数个夜晚毛主席是如何度过的,这本应是儿子岸英陪伴他的私人时间,如果父子二人能够在这样的美好夜晚彻夜长谈,那该多好啊?

  他永远记得1923年的一天,那天他买了拨浪鼓回到家中,逗了逗尚在襁褓里的岸英之后,就出门去参加中共三大。行至渡口,突听见有人在背后叫他,转身一看,原来是妻子杨开慧抱着岸英跑了过来。

  杨开慧说:“润之,岸英会叫爸爸了。岸英,快叫爸爸!”

  岸英奶声奶气的叫了声:“爸爸!”

  这是毛泽东人生中第一次听到岸英叫“爸爸”,那一刻他再次泪流满面,他对着儿子的小脸蛋亲了又亲,抱着儿子迟迟不肯松手,直到船快要离岸了,才依依惜别妻儿......

  岸英叫我“爸爸”了,我是岸英的爸爸,我多么想陪伴他一路成长啊!

  可是,我这个父亲做得很不称职啊!我又为他做了什么?

  岸英出生时,我不在他身边;岸英成长时,我不在他身边;岸英的母亲牺牲时,我不在他身边;岸英当小乞丐流浪时,我不在他身边;岸英去苏联学习时,我不在他身边......

  甚至,“抗美援朝”是我主张的,岸英也是我派上前线的......岸英牺牲时,我也不在他身边!

  赴朝鲜前,他曾问我“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其实我心里的答案是“合格,你是我的骄傲”。可惜,他再也听不到了......

  岸英是我最好的儿子,天底下,哪有岸英这么好的儿子?可我毛泽东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

  如果时光能倒流,那该多好啊?此时岸英正在摇篮之中,我和他妈妈杨开慧正在逗着他笑。

  关于毛岸英的牺牲,是毛主席随后26年人生里持续的痛,身边的很多人都刻意回避这个话题,怕揭到毛主席内心最敏感的伤疤。

  有一次,周世钊在与毛主席谈话时,试探性的说道:“如果您不派毛岸英同志到朝鲜战场上,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毛主席想了想,说:

  “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个什么领导人呢?”

  在“小家庭”中,他是毛岸英的父亲;在“大家庭”中,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在二者之间,他一贯都是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命运在毛岸英刚刚出生时,便已经注定!

  5

  1982年,此时杨开慧烈士已去世52年,毛岸英烈士已去世32年,毛泽东主席已逝世6年,人们却有了一些意外的发现--在维修杨开慧家老宅时,工作人员意外地在砖墙缝里发现了杨开慧留下的七篇书信,寄信人是杨开慧,收信人是毛润之。

  1990年,此时杨开慧烈士已去世60年,毛岸英烈士已去世40年,毛泽东主席已逝世14年,工作人员再次修缮杨家老宅时,从她卧室外的檐头下又意外的发现了一封信,寄信人依然是杨开慧,收信人依然是毛润之。

  写信时,杨开慧根本不知道寄信地址是那里,因此一直没有寄出。这是一封封收信人直到去世都未读的信,是一封封在写完后60多年才被意外发现的信。

  信中那一个个发自内心的句子,那种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那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坚贞,在60多年后依然催人泪下。

  原来,毛岸英的父母一直是相爱的,他们共同爱着自己的儿子。这种爱穿越了时光,穿越了生死!

  无数次,母亲杨开慧带着岸英和两个弟弟,痴痴的看着远方,等待着润之出现......

  年幼的岸英尚且不懂母亲到底在干什么,拉了拉她的衣角说:“妈妈,你在等谁?”母亲没有回答,依然痴痴的看着远方......

  长大后,岸英终于理解了母亲。

  同样是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这些物品现在保存在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原来,毛泽东对毛岸英的父爱永远都是如此深沉的!

  父爱如山,无需多言,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即可。无数个夜晚,毛泽东悄悄的打开皮箱,抚摸着这些物品,心里默念着:“岸英,我的伢子,爸爸多么想你啊!”

  2020年10月21日,央视播出系列纪录片《英雄儿女》 第一集《祖国召唤》,首次公开了抗美援朝革命烈士、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建国初期一段珍贵彩色影像资料。

  过去,中国人民只看到过毛岸英烈士的静态照片,在这段影像资料中,人们才看到了毛岸英烈士的动态图像。

  视频中的毛岸英身材修长挺拔,比周恩来总理还要高出半个头。一颦一笑中,都有他母亲杨开慧的样子;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他父亲毛泽东的神韵。

  2020年时该视频首度公开时,杨开慧烈士已去世90年,毛岸英烈士已去世70年,毛泽东主席已逝世44年。

  但岁月的流逝带不走中国人民对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一家人的深切感情,他们都将一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毛岸英出生时、成长时、牺牲时,父亲毛泽东都不在身边,但他是毛泽东最爱的儿子。

  毛岸英理解父亲、支持父亲,他很感恩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他有一个全天下最伟大的父亲。

  时至父亲节,我们却不能忘记曾经有这么一对父子。这两个鲜活的生命都在世间存在过,都有着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一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