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选四卷里,第二、三卷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的著作和文章。在昨天的文章里,我说到,抗战十四年,占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的一半时间。那么在毛选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著作和文章也占了毛选中著作与文章的一半左右。这有点像是一种巧合,但显然也不能算是什么巧合。任何偶然性中都有必然性。
今天,我不可能把毛选二、三卷中所有的文章都提到。我只能挑选在我看来在毛选二、三卷中比较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做一点讨论。
最先提到的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践论》是毛主席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著作。在《实践论》里,毛主席针对王明路线中的教条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和认真的批判。虽然在《实践论》当中没有点王明的名,但针对其错误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正是因为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差点葬送了中国革命。所以,毛主席对这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深恶痛绝。在《实践论》里,毛主席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将实践这个概念当作人类认识过程中最重要的起点和基础,同时实践也是我们进行认识活动的一个根本目的。因此,毛主席团就特别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实践这个概念紧密相联系的就是实事求是。从某种角度上看,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而实事求是又是实践的发展和升华。没有深切的实践就无法理解实事求是。要做到做好实事求是也必须深入实践。
在《矛盾论》里,毛主席最重视的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而且认为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中国革命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部分,因而就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然而,中国革命又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所进行的。所以中国革命必须遵循中国的具体而实际的国情而产生的与他国不同的规律,这就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今天面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同样也面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中国要走一条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遵循中国建设与发展的规律,这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会遭遇到不少的大大小小的风险,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中国走的这条道路绝对不可能是平坦的。我们对此必须要做最充分的准备。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矛盾不是我们应该要回避和畏惧的东西,矛盾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我们如果要解决矛盾,必须先要认识矛盾,要认清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要懂得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前进的内在动力。如果这些问题没搞清楚,我们的工作就寸步难行。
1940年,毛主席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在这篇著作里,毛主席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为后来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批明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同时这条路线衅也在告诉今天的人们,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社会主义革命就是顺理成章要到来的。今天,我们有许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地了解什么才是社会主义革命。对有的人来说,他们宁愿接受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概念,但却总在千方百计地回避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概念。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实现其最终的伟大目标之前,革命就永远是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斗争使命。
我们熟悉的“老三篇”都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第一位的是《纪念白求恩》,写于1939年;排在其后的是《为人民服务》,写于18944年;殿后的是《愚公移山》,写于1945年。《纪念白求恩》是讲共产党员必须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白求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和榜样。《为人民服务》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这个宗旨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忘记,必须牢牢记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里。《愚公移山》讲的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革命斗争是一项艰苦和长期的历程,共产党人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去攻克一切障碍,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在党的建设方面,毛主席为延安整风写下了一系列著作和文章。其中有《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纠正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作风的问题上,毛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其中提出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在党的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主席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还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些优良作风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这些优良的作风缺一不可。
毛主席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是我们党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就是在今天,我们的共产党员仍然需要认真学习和应用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对于党的三大作风,现在有的党员都搞不清楚都有哪些内容。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写下了包括《论持久战》在内的论述战争方面的著作。但是毛主席也特别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用马列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建设我们文化军队的强大思想武装。这篇著作中的思想一观念,直到今天都是我们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行动纲领。那些文学艺术界中的牛鬼蛇神,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花言巧语来攻击我们的党,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拿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面照妖镜一对照,那些散播谬论的妖魔鬼怪都会立刻现出原形。
经历了抗日战争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战争中接受洗礼,通过较快地成长起来。都与我们党在抗战期间培养了大批干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毛主席写下的许多著作,都成为了干部培养工作中的教材。今天我们要学习抗战精神,实践抗战精神,其中有许多因素和内容都需要我们深度挖掘。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