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思维可划分为滞后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这是由思维过程与思维对象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滞后性思维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现实过程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过程落后于思维对象变化的发展过程。前瞻性思维是指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过程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过程之前,即在思维对象实际发生变化之前,就考察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并把对未来的推断作为一种指导现在行为的指导因素。
作为对未来的考察,前瞻性思维是一种可能性和或然性的思维,即考察的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变动速度加快,周期时间缩短,事物的未来发展通过可能性很快向现实性转化,因此,对事物可能性的预测,就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指导人们的行为,进行决策,规划未来,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现代思维模式的特点之一。
领导者的基本责任就在于要能够高瞻远瞩,预见未来,跨越时间的栅栏,提前采取措施或者做好准备。毛主席能够成为人民的领袖也正因为如此。从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不论是对待农民的问题,还是对待红军反围剿、八路军抗日的策略等问题上。毛主席都要比其他领导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抗战后期曾驻延安任美军观察团负责人的谢伟思,对毛主席为什么在共产党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他曾问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们,为什么毛主席能够战胜他的许多敌人,成为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因为毛主席相比他人站得高看得远。就如遵义会议以后,周恩来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听他的,他总是对的。”由此可知,高瞻远瞩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所在。
所谓高瞻远瞩,就是预见。1945年在党的七大结论报告中,毛主席对领导与预见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所以说领导就是引领,领导就意味着预见,“没有预见就无所谓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有了科学的预见,才能胸怀远大目标,才能关照好发展的各个阶段,才能未雨绸缪,争取主动,防患于未然。这是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乎一个历史阶段的战略指导,必然包含预见与预置,一切有效的领导活动都是正确的预见形势把握未来的结果。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预言家,斯诺就曾称他为“窑洞里的预言家”,他对许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都做过超前的预断,而历史发展的事实都证明了他预断的正确。网上传有毛主席的十大或二十四大经典预言,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毛主席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三阶段的准确预断。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发表于战争之初,可是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更加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在毛主席的预见之中。他不但看得清各种政治、军事力量较量的格局和消长,而且找得到自己的位置,抵御住各种威胁和诱惑,充分运用敌后游击战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等待重大的转机到来。
【文/邓新顺,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