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张治安: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抗战的完全胜利

2025-09-20 17:05:1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张治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抗战的完全胜利

  ——读《抗战旗帜毛泽东》
 

  九三大阅兵精彩纷呈、振奋人心,大长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人们的志气,大灭反华势力和国内外公知的威风。但是想到一些无良公知和糊涂网民在抗战历史方面散布的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思想错误言论,如说抗战胜利是蒋介石领导的、共产党是“游而不击”“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的,等等,使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正巧近期读到了一本好书《抗战旗帜毛泽东》,对上述一些错误思想错误言论给予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正好解决了我的“痛点”,顿感畅快淋漓。

  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作者是著名党史专家、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通过全面梳理、深入研读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作者从毛泽东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片失地、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等多个方面,雄辩地论证了毛泽东是“抗战旗帜”的正确结论,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凸显了毛泽东抗战思想的全国性、世界性和历史性影响。下面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准确预见、毛泽东对抗战的坚定决心和毫不妥协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方面谈谈作者的主要观点及个人的感想。

  关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准确预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长达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中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阻碍,“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应该说与毛泽东对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密切相关。对此,作者以今天人们驾车出行离不开的导航作比喻,十分贴切。作者说:“现代人出行,只需带上导航,输入目的地,就可以了。因为,导航会告诉你,到达目的地,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哪条路堵车需绕行,前行多少米有红灯、有探头,走到哪应该左拐或右拐,走到哪需要减速;如果走错了,它会告诉你你已经偏离了方向,应该在哪掉头。

  现在看来,在中国抗战中,毛泽东始终以他的科学预见,在为这场战争‘导航’”。我以为,毛泽东对抗战的“导航”是对长达十四年持续不断的、比我们日常开车出行复杂艰难千万倍情况的“导航”。尽管如此复杂艰难,但毛泽东对抗战这部战车要达到的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及应具备的条件、应采取的方式方法,前进中的困难、堵点、拐点及应对措施办法等都有精准的预见。这里仅概要转述书中列举的毛泽东对抗战的主要预见。

  其一,对战争发生时间的准确预见。早在全面抗战打响前21年的1916年7月,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知日本驻华大使和沙俄外交大臣签订第四次瓜分中国的日俄密约消息后,在给同学萧子升的信中就预测“日人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并提出“磨砺以待日本”的预防大计。其后,在长征结束到达陕北一年之内,毛泽东多次指出“大规模之抗日战争”“决不可免”,并对全国抗战发生的相关人物、地点、规模、影响等都作出了准确的预见。

  其二,对战争持久性的预见。毛泽东早在全面抗战开始一年多之前就对抗战将是持久战作出了预见:1935年12月23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上专门讲了“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问题,其中明确提出了“战略的持久战”这一基本原则。事实上,毛泽东预见和萌生抗日持久战思想应该要更早于这个时间。1938年5月《论持久战》发表。《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进一步丰富、系统、深化和集大成,是对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论述得最生动具体而详尽系统的著作,当时及后来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抗战起到了实际的指导作用。一些人以《论持久战》发表之前蒋百里等提出过持久战,便贬低或变相贬低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是无知且完全站不住脚的。

  其三,对战争前途的预见。抗战是一场实力弱国对实力强国的战争,同时又是一场国土与人口大国对国土与人口小国的战争。战争爆发前,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绝大多数人对抗战前途毫无信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对日本的步步进逼一味妥协退让,甚至苟且偷安。而毛泽东则始终对抗战前途有着积极的、乐观的预见,对抗战始终有着必胜信心。其四,对战争规律的预见。毛泽东对抗战规律的预见,主要体现在《论持久战》中。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用较长篇幅系统论述抗日持久战的三个战略演进阶段:“第一个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其中,第二个阶段,毛泽东说,也“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文章还进一步明确地预见了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路径。更为神奇的是,文章还对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作出了一些准确预见。如他预见:“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后来的实际战况是:日军于近半年后攻占了广州、武汉,次年的2月,日军轰炸兰州,遭中国和苏联空军的痛击,未能攻占兰州。毛泽东的这一预见应该说基本准确。再如,他预见第二阶段“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是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这些预见均被其后的战争演进实际情况一一印证。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毛泽东对国际形势与主要国家对中日态度的预见也是非常准确且令人称奇的。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日期的预见,对苏联、美国、英国等对中日态度的预见等都非常准确,为党中央及时制定和调整各方面的政策策略、加速抗战的胜利等,发挥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毛泽东对抗战的坚定决心和毫不妥协的坚持。从抗战前后毛泽东所有的言论和行动看,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战况多么惨烈,甚至生存多么艰难,毛泽东始终毫不妥协地坚持抗战,始终不服软、不服输、不妥协,直至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一是在全中国和全世界率先对日宣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即为日本强占东三省事件发表公开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号召“全中国工农劳苦民众”“一致动员武装起来,给日本强盗与一切帝国主义以严重的回答”。与中共中央的宣言决议相呼应,指挥中央红军刚刚粉碎蒋介石第三次大“围剿”的毛泽东,于九一八事变七天后的9月25日,领衔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号召白军士兵投身革命,加入红军,为共同抗日、打到国民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而战。一·二八抗战结束的当天,1932年3月1日,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研究决定正式宣布对日作战。这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中国最早向日本正式宣战的,且宣战的宣言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比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早了9年多。二是提出、坚持并最终实现红军“北上抗日”。继最早提出对日宣战后,1933年5月,在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提出了“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1934年7月15日,毛泽东又领衔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和红军的事实上的主要领导人,更是排除一切干扰,落实北上抗日主张,最终带领红军到达陕北,不但开辟了红军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新局面,而且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进入全民族抗战新阶段。毛泽东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必胜信念,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为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强核心。他根据国际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提出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全民族抗战大局;撰写《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并提出和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指导人民军队建立敌后根据地,为抗战全面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8年全面抗战中,共进行大小作战12.5次,歼灭日军52万多人、伪军120万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亿人。期间,人民军队付出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这些作战次数和对日伪军造成的重大伤亡,表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对日军是真实抵抗、真正抗击的,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游而不击”“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的。作者认为,如果有一支军队,仗打了很多,兵员损失了很多,但土地也丢了很多,人民也丢弃了很多,那么它只能是有战无果,是浪战,是消耗战,是损失战,是无效战。只有像敌后军民这样,在毛泽东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与日军打游击战、麻雀战、袭扰战,以少胜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天天缠着对手,袭扰对手,消耗对手,夺取其占领的大片领土,解放大量人民,还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武装被解放的人民,这才是实战,是耗敌战、损敌战,是有效战、是巧战、是聪明战,是正确的战法。从敌后战场抗击日伪军数量看,8年全面抗战大部分时间内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伪军数量都大于正面战场;从敌后战场的战斗区域大小看,敌后战场的区域面积大于正面战场,因为敌后战场几乎是在日军所占领的全部地区摆开的,是一大片,而正面战场只是在日军向前推进线上展开,是一条线;从敌后战场军队的战斗力看,在抗击日伪军人数和战场面积大于正面战场的情况下,敌后战场军队人数和获得的资源保障却远远低于正面战场,说明敌后战场军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正面战场。总之,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有充足实事依据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完全正确、毋庸置疑的。

  【文/张治安,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退休员工,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