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怎样学习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2025-05-25 11:19:47  来源: 毛著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作者:铁穆臻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军事辩证法”是主席对于世界军事理论的独创性贡献,是唯物辩证法普遍真理在军事科学领域具体化的开拓性成果。学好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是学好毛泽东军事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任务。

  笔者仔拜读过刘先廷写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论纲》,其内容的深刻丰富程度是非常高的、呈现的思想方法是让笔者受益匪浅的。但是遗憾的是,笔者读完之后,感觉这部书并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

  主席在给李达写的哲学批注上说过,辩证法必须以对立统一为核心展开论述,也就是以矛盾为纲。所以笔者认为,呈现主席的军事辩证法,也应该以矛盾为纲——以对立统一规律为纲。主席军事辩证法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纲认识战争,一方面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纲指导战争——这就是主席军事辩证法的完整纲领。主席全部军事专著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我们需要的只是按照主席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行正确宣传。

  先说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认识战争。

  认识战争过程中的核心矛盾,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矛盾双方在战争这一统一条件下的斗争过程,就是战争认识论的过程。关于这一道理,主席教导我们:“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战争,还包括正确认识战争中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前文提到的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基础。主动性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计划性和灵活性占据矛盾的次要方面。计划性和灵活性之间,也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计划准备不能没有,但是计划也要灵活多变,计划和灵活缺一不可。关于三者的矛盾关系,主席教导我们:“这里说的主动性,说的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是用以区别于被迫处于不自由状态的。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我们提出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以及为了实现这种进攻战的灵活性、计划性,可以说都是为了争取主动权,以便逼敌处于被动地位,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战役计划,即大兵团的行动计划,大体能终战役之局,但在该战役内,部分的改变是常有的,全部的改变也间或有之。战略计划,是基于战争双方总的情况而来的,有更大的固定的程度,但也只在一定的战略阶段内适用,战争向着新的阶段推移,战略计划便须改变。”“抗日战争应该是有计划的。战争计划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战争的情况。要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便改变敌我之间的形势。”(《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现在说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战争。

  这方面的范畴就比较多了,例如,战争和政治建军的矛盾关系、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的矛盾关系、战略的内线持久防御消耗战和战役的外线进攻速决歼灭战的矛盾关系、作为作战形式的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和作为作战内容的歼灭战和消耗战的矛盾关系。其他各种作战范畴,例如进攻和退却、战争的一个阶段和其他阶段、战争全局和战争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等军事实践的矛盾关系。

  战争离不开政治建军。这一道理,在主席的建军专著——古田会议决议就有精准论述:“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同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所以消灭敌人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席教导我们:“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种手段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战略的内线持久防御消耗战,需要战役的外线进攻速决歼灭战来促成。这是一对精妙的对立统一关系。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敌人是腐朽落后的,我们是进步的,所以我们有必胜的信心,要敢于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敌人是强大的,我们就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集中我们局部的优势,对准敌人的局部劣势,从而取得胜利。主席教导我们:“战役和战斗的原则与此相反,不是持久而是速决。在战役和战斗上面争取速决,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在战争问题上,古今中外也都无不要求速决,旷日持久总是认为不利。惟独中国的战争不能不以最大的忍耐性对待之,不能不以持久战对待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我不但应以多兵打少兵,从外线打内线,还须采取速决战的方针。为了实行速决,一般应不打驻止中之敌,而打运动中之敌。我预将大兵荫蔽集结于敌必经通路之侧,乘敌运动之际,突然前进,包围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灭他;打不好,也给他一个大的杀伤。一战如此,他战皆然。”(《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战略上以一敌十,战役战术上以十敌一;战略上以弱胜强,战役战术上以强胜弱——这是毛泽东军事科学在战略战术方面的魅力、精髓所在,而且体现了毛泽东式战略战术的核心魅力——揭示以弱胜强的规律。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战役的形式;歼灭战、消耗战,是战役的内容。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在不同的作战阶段,各个内容和形式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主席教导我们:“作为战争内容的战略内线、战略持久、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在战争形式上就表现为运动战。”“抗日战争三个战略阶段的作战形式,第一阶段,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是辅助的。第二阶段,则游击战将升到主要地位,而以运动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运动战再升为主要形式,而辅之以阵地战和游击战。”“抗日战争的正确要求应该是:尽可能的歼灭战。在一切有利的场合,每战集中优势兵力,采用包围迂回战术——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俘获所包围之全部也俘获所包围之一部,不能俘获所包围之一部也大量杀伤所包围之一部。而在一切不利于执行歼灭战的场合,则执行消耗战。对于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则。在战役的指挥关系上,对于前者,用集中指挥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指挥的原则。这些,就是抗日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正如主席所说,作战形式的地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变化、作战的实质就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战形式在不同阶段矛盾中地位的变化、作战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都构成了精妙绝伦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全局与局部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是战略和战役战术之间的矛盾关系。战略起决定作用,全局起决定作用。战略问题,就包括考虑战争的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以及全局之间的关系、包括考虑战争的一个阶段和后面一个或者几个阶段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完整而透彻的论述。

  以上内容,就是主席军事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以矛盾为纲,以对立统一的规律认识战争并指导战争。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之间,也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打败世界装备最强的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在指挥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主席就展现了驾驭和处理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之间矛盾关系的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认识战争方面,主席指出:“因为我军技术条件比敌人差得很远,无法迅速解决朝鲜问题,而决定用长期战争的方针去解决它,则需要有一个逐步削弱敌人的阶段,然后转到最后解决问题的阶段。”“敌人现在不但火力很强,战斗意志也还未衰落。我军过去总想用大包围的方法,企图一次解决敌人一个至几个整师,结果没有达到目的,而包围和歼灭敌军的几个连至一二个营的机会则较多。”(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指挥战争方面,主席根据认识战争的过程中掌握的实际情况精准指出:“因此,不要做现在我军还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图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应精心设计,寻找机会,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或大部歼灭的打击;然后在敌人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又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的杀伤;然后依情况,对于被我攻克的据点,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动,准备以后的反击。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主席纯熟的掌握了军事辩证法,以他驾驭认识和指导战争矛盾的军事艺术,成功让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头号帝国主义强国遭到了迄今为止最激烈、最沉重的打击。正如石仲泉所说,在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最伟大战神”(石仲泉:《最伟大的“战神”:统帅抗美援朝战争的毛泽东》)!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