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历史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中庸之道合理”、 “三纲五常”、“妥协忍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等消极思想,对人们精神影响很深。这些传统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能还有些作用。但是在面对阶级压迫、剥削和外敌入侵的时候,就显得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甚至有时还会成为同敌人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理论根据。抗日战争中,伪军汉奸比日本鬼子还要多的现象,就很说明问题。
毛主席从年轻时就认为,面对地主压迫重重,外敌疯狂侵略,逆来顺受,消极忍让是不行的。要想实现救人民、救中国,实现民族崛起的伟大理想,必须重塑中华思想文化,唤起民众的斗争意识和战斗精神,用斗争来解放自己,用战斗来赶走侵略者。
毛泽东思想中的战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早在学生时期,毛主席就立下了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浩然正气。他在笔记中写下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也曾赋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五四运动时,他写文章提出了“六不怕”精神: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解放后,他曾用红楼梦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文学语言和“反潮流”的精神,鼓励人们敢想敢干,坚持真理。
毛主席树立了这种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什么都不怕。长征千难万险,不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帝国主义围堵封锁,不怕!“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修正主义压我们,不怕!“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血吸虫,不怕!“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主席不怕一切的精神和教导,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是要有不怕强敌的战斗信念。毛主席不怕任何强敌,他是越斗越勇,愈挫愈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他领着几百个残兵败将上井冈山时,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他信心十足地说:别看我们现在力量小,我们这个小石头,一定会砸烂国民党的大水缸!
在井冈山斗争中,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毛主席不怕强敌,“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尤其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只有3万人。敌军纠集20多万人,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分四路向根据地进攻。毛主席不畏强敌,先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然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结果“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解放战争前夕,蒋介石有几百万军队,且武器精良。共产党只有几十万军队,且只有小米加步枪,可是毛主席对外国人说,蒋介石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早晚会打败他们的!这种敢于战斗的精神鼓舞着人民和军队奋勇向前,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1950年,美国纠集17个国家的军队组成强大的联合国军队,用现代武器武装到了牙齿,很快越过了朝鲜的三八线,还派轰炸机轰炸我国东北地区,并扬言要“饮马鸭绿江边”,两个月内结束朝鲜战争,不可一世,嚣张至极。当时,我们的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而且军队装备落后,还是小米加步枪。面对强敌,在朝鲜的求援下,毛主席果断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且说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手榴弹一定会打败原子弹!在战争进行中,毛主席又说:敌人愿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打到我们完全胜利为止!结果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把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逼迫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司令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三是要有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毛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中讲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又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解放后,又多次讲到:“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死和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和敌人打了43天的争夺战,美军以碾压我方20倍的火力,向上甘岭猛攻,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几个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多。志愿军利用坑道与敌方争夺阵地29次,击退了敌人营以上规模的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歼敌2.5万余人,仍然死死守住了阵地。
同样,在珍宝岛反击战中,苏军仗着自己有飞机坦克装甲车的摩托化部队,多次侵占我国领土。我军边防战士,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用步枪和火箭筒,多次打退敌人的入侵,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在战斗中,25岁的班长杨林,在两只手被敌人炮弹炸伤、三个指头被炸断的情况下,忍着剧痛,以钢铁般的意志,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操炮射击,将敌人的装甲车击毁。后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兑现了他战前向党支部表示的决心:“不彻底消灭来犯之敌,誓不下战场”!
四是要有灵活机动的战斗艺术。毛主席在给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训中提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毛主席对战争艺术的诠释和总结。
在国内外的战争中,我军长期处在以少打多、以弱战强的情况下,像历史上赵括式的“纸上谈兵”是不行的。项羽式的耍“匹夫之勇”、死打硬拼也是不够的。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的蠢猪式的仁义之师,也是要不得的。所以必须在战略战术上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变化无穷。早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就提出了打仗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长征中,毛主席率领红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抢占大渡河,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快忽慢,忽进忽退,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