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头条文章

毛泽东:不要让经验埋没

善于总结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进而映照现实、指导实践,远观未来、把握大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2025-07-09

建国后毛泽东的三次发火与他不可碰触的原则和底线

这是一个思想大裂变、大碰撞的时代,常常需要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做出独立的观察和判断。

2025-05-31

朱树松:毛主席说的,没错!

毛主席看的就是远。毛主席的心底无私,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眼光远大。

2025-05-26

毛主席的话,的确很有预见性!

言论的本身,很多时候无关对错,只在于立场。

2025-04-28

毛主席诗词中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思想

毛泽东诗词是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正气。

2025-04-11

逄先知:毛主席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对于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2025-03-07
展开更多

推荐文章

建国后毛泽东的三次发火与他不可碰触的原则和底线

这是一个思想大裂变、大碰撞的时代,常常需要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做出独立的观察和判断。

2025-05-31

朱树松:毛主席说的,没错!

毛主席看的就是远。毛主席的心底无私,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眼光远大。

2025-05-26

毛主席的话,的确很有预见性!

言论的本身,很多时候无关对错,只在于立场。

2025-04-28

为何毛主席更懂“人性”?对刘少奇信的66处批语,发人深省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五日,刘少奇将他给续范亭的信及毛泽东的批注一起送毛泽东。毛主席对刘少奇书信的这66处批语,是对关于“人性&

2025-02-21

王厚明:在瑞金,在延安,毛泽东如何过“烽火元宵”

1932年1月,毛泽东同志卸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请病假来到瑞金城郊东华山养病。

2025-02-12

毛主席评点《封神演义》

毛泽东是真正把《封神演义》这本书读透的人。

2025-02-11
展开更多

最新文章

“毛主席”的称呼是何时出现的?

1931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的同一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叶坪村召开。

2022-11-16

毛主席最痛恨:讲两面话,做两面人

关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毛主席是我们的典范,更是身体力行的榜样。

2022-11-16

于化民:毛泽东在四渡赤水战役指挥中的关键作用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2022-11-15

毛泽东是伟大的创造家

毛泽东创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是基于人民、基于国家、基于社会公有制体制,是对人类社会私有制的改造。

2022-11-15

张全景:“持久的毛泽东热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8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谨以重发此文,寄托我们对这位捍卫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杰出旗手的深切哀悼!

2022-11-12

困境中的毛泽东,从来不盲从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毛主席一样,面对困境时,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积极实践,勤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

2022-11-11

毛主席部分质变理论

质变是飞跃,在这个时候,旧的量变中断了,让位于新的量变。在新的量变中,又有新的部分质变。

2022-11-11

张全景痛斥:某些人借谈毛主席“错误”,搞历史虚无主义

老前辈张全景逝世,无比悲痛,重发此文,以表缅怀!

2022-11-09

梁衡为何如此热衷于谈毛主席的“错误”?

梁衡这样的人物,曾经还是人民日报副总编,为何这么热衷于宣扬毛主席的[错误]呢?

2022-11-09

赵明辉 张一平 | 试论毛泽东认识论的实践转向过程

毛泽东认识论的实践转向并不是突然的、无预兆的,而是毛泽东经过仔细研究、反复甄别才最终确定的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挫折与再次追寻后的必然选择。

2022-11-07
页次:147/247 每页10 总数246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